时间:2022/9/17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年,吉林省的几位退休老干部向军委递交了一封举报信:“我军总后勤部副部长赵南起有邻国卧底特务的嫌疑,坚决不可让其担任要职!”可在这封举报信递交上去没多久,11月,赵南起便升任总后勤部部长兼党委书记。

这还没结束。年7月1日,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中,我国通过了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》,第二次军衔制正式实行。

同年9月14号,时隔33年,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再度迎来了一场军事盛会,成百上千的领导人身着军装,肃穆的等待授衔仪式召开。在国歌结束后,军委副主席读了主席邓小平签署的上将名单:洪学智、刘华清、张震......这次我国共诞生了17位上将,他们是当时国内军衔最高的一批人,赵南起便位列其中!

当军委领导亲自将那份命令状交到赵南起手中时,看着手中沉甸甸的“信任”,赵南起眼里的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。那么问题来了,既然已经被举报有“卧底”嫌疑,赵南起为何仍然能够升职,并获得上将军衔?他究竟是什么来历?曾经做过什么贡献呢?

朝鲜男孩初长成

年4月20日,赵南起出生于朝鲜半岛的忠清北道清原郡。幼年时,当地人民深受日本殖民统治之苦,而自己爷爷又是一位抗日英雄,因此赵南起小小年纪就见识不俗,更能体会底层人民的艰辛。

年,当地对抗日军的行为激怒了侵略者,开始对抗日英雄们进行搜查捕杀。为了保护家人,赵南起的爷爷带着两个孙子跨过鸭绿江,来到了东北吉林一个朝鲜族村落定居下来。

年8月,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,日军作为二战中的战败国,彻底退出了他们侵占的所有土地,世界重归和平。赵南起的爷爷本想带着两个孩子回朝鲜生活,但是赵南起却直接拒绝了爷爷。

在赵南起看来,自己在东北生活这么久,已经适应了这里的一切,他心里早已经把自己当成是一个中国人。无奈之下,爷爷只得带走弟弟,独留他一人在吉林生活。年幼时,赵南起有幸读过几年书,后来为了更好地保家卫国,经朋友介绍,他加入了解放同盟会。在同盟会中,表现出色的赵南起被领导欣赏,提拔他担任了自卫队的总负责人。

年6月,蒋介石为实现独裁统治,不顾广大人民对和平的渴望,发动了全面内战。当时我党正苦于和国民党战斗,东北地区因此一直处于无政府管理的混乱时期。

当地有很多军阀土匪,趁着国家大乱钻起了空子。他们不仅公然抢劫居民钱财,还企图奴役底层百姓。赵南起很看不惯这种风气,带着同伴奋起反抗。但他们的力量终究太过薄弱,那时赵南起便一直渴望着有人能来到东北,拯救他们。

为民而战好英雄

很快,解放战争蔓延到了东北,为了尽可能地保护东北百姓,我军将士开始了剿匪工作。赵南起因此和我党有了接触,同时也有机会了解到了共产主义思想。在亲眼目睹了我党将士们的作风后,赵南起深受触动,他明白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。

为了表达对我党的支持,赵南起将自己的粮食无条件送给了军队的士兵,还经常帮忙做一些工作。后来这件事情传到吉林省主席周保中那,周保中当即就叫来了这个小伙,并问他:“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呀?”

赵南起想也没想得直接回答道:“我想加入东北民主联军,和你们一起打坏人。”

周保中听后大喜道:“我党需要的就是像你这样的有识之士。”

在周保中的举荐下,赵南起去了东北军政大学学习。在大学里,他不仅系统掌握了相关军事技能,同时认真学习了我党理论知识,思想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。

当然,在学习过程中,他也免不了会遇到困难。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汉字,因此他在学习时,很难领悟书本内容的真正含义。为了克服这一障碍,赵南起经常会趁课余时间主动学习汉语。

在校中表现出色的赵南起,毕业后再次回到了吉林,跟在孔原书记身边工作,由于赵南起的朝鲜语讲得非常好,因此书记也经常把一些翻译工作交给他。

年朝鲜战争爆发。出生于朝鲜半岛的赵南起在得知此事后,极为愤怒。当我国决定参战抗美援朝时,为了尽早赶走美帝国主义,赵南起请求出战。在他的再三争取下,组织同意了这个请求。

跟随大军来到朝鲜后,赵南起也是感慨万分,他没有想到自己再度回到故地,竟会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。不过感慨归感慨,在战争期间,赵南起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。他不仅当上了司令部情报处的总参谋,还为彭老总做起了翻译,大大提高了两军的协调沟通效率。

抗美援朝这一仗,我军打得极为艰难,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,正值百废待兴之际,由于生产线尚未恢复物资极为匮乏,前线战士们也过得极为疾苦。

志愿军去到朝鲜时,正值当地严寒之际,可就在这样冰天雪地的环境中,战士们只能穿着薄薄的单衣过冬。看着眼前的这一幕,赵南起每天急得睡不着觉,为了能让后方的作战物资顺利送到前方,他多次以身犯险,同敌军交手。在多次后勤遇阻后,赵南起想出了一个倒短运输的方法,提高了物资运输效率,保障了前方部分战的补给问题。

在进入朝鲜战场后,赵南起便兼任了军中的朝鲜翻译,而毛岸英则是军中的俄语翻译,二人熟识后,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两个年轻人本以为能够携手作战,成功赶走美帝国主义。可遗憾的是,年11月25日,美军突然对我军营地发动了袭击,毛岸英为了掩护我军其他战士撤退,不幸被炮弹碎片击中,当场离世。

作为毛主席的儿子,毛岸英在行军时一直隐瞒身份,从来没有搞过特殊化,他的良好作风与精神深深影响了赵南起。在毛岸英离世多年后,赵南起依旧会拿毛岸英激励自己。

抗美援朝结束后,赵南起拒绝了朝鲜的挽留,跟随志愿军回到中国。回国后,赵南起在组织的安排下留在了吉林工作。在吉林工作期间,他还先后担任了吉林省副政委和后勤部副部长。

任职多年,他始终都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初心,不仅为当地百姓谋取了诸多福利,还在教育事业投入了极多的精力。在职期间,赵南起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。

不负初心不负党

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,赵南起担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书记,很快在当地工作极为出色的他受到了中央的重视,年被调到北京,升任我军后勤部副部长。年由于工作出色,在即将升任后勤部部长时,却有人拿出了一些“证据”,指认赵南起是其他国家的卧底。不仅如此,他们还说赵南起一直在和外国势力联系。

其实早在这些人举报之前,中央便曾了解过赵南起的身世问题,不过自加入我党以来,他一直保持着优良的作风,在中央领导看来,他绝非是这些人口中的通敌之人,为了还他清白,组织也开始了对赵南起的调查。

首先,这些吉林老干部们在举报材料上阐述:“几年前,赵南起还在吉林军区工作时,曾收到过国外来的匿名信。”在调查了此事后,组织才发现,这件事情并非那些举报信里说的那样。

年,正在工作的赵南起忽然收到了一封来自海外的书信,身处要职的他非常清楚,当时正值国际关系的敏感时期,组织对这类问题也非常重视。思想觉悟极高的赵南起在收到来信后,将此事处理得非常妥当。他先是把延边州的公安局局长和当时的保卫部门负责人叫了过来,然后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,打开了那封信。

这封信是韩国《东亚日报》一个记者寄来的,原来他在做节目的时候,曾经收到过一个名叫赵南元的人的来信,这个赵南元便是多年前和赵南起分开的弟弟。赵南元在电台里说,自己和哥哥分开已经有数十年了,这些年里自己和家人都很想他,他期待媒体可以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哥哥。

根据赵南元的描述,《东亚日报》的记者发现他口中的这个人的情况,和延边州的一位州长极为相似,而且名字也一模一样,为了帮读者找哥哥,这位记者才贸然来了此信。在听到这封来信的内容时候,赵南起心中极为激动。

其实在和弟弟分开后,这些年他也对弟弟极为思念,可是由于自己身份的缘故,他不便直接与当地媒体联系。在平复了心情后,赵南起按照流程,将这封信交给了公安局,并把这件事情上报给了组织。

年下半年,吉林省的几位老干部正在一起闲聊,突然收到一条重要消息:一位大娘说自己的家中有个收音机,可以收到国外的频道,而国外有个节目中,多次报道过寻找赵南起的消息。

这个情报让几位老干部瞬间警觉起来,他们立即便把此事和年收到海外匿名信事件联系在了一起。在一番讨论后,几位干部觉得应该慎重对待,最终他们联合在了一起,将此事写成一封举报信送去了中央军委,信中表示:“赵南起有特务嫌疑,坚决不可让其担任要职。”

为了自证清白,赵南起迅速找到了中央专职人员,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进行了报告。因为资料完整,证据清晰,组织很快便还了赵南起的清白。

年9月14日,在中南海怀仁堂中,赵南起接过了上将军衔的命令状。看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任,他暗暗立誓,一定要更加努力地为祖国做贡献!他还曾说过:“我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,是中国共产党给了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,我会像自己当初保证的那,样永远忠于党,忠于人民。”

少年时期,赵南起和他的弟弟、爷爷的感情极为深厚,但是在赵南起收到信件时,不仅没有主动同他们取得联系,还把个人情感放置于一边,严格按照党和组织的纪律要求自己。赵南起不仅不是卧底,还是一位为我国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!

中央领导们在了解赵南起的事迹后都深受触动,多次主动找到赵南起,为他送去了许多慰问品,连邓公听后都感慨道:“组织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好干部!”

年,时任解放军科学院院长的赵南起同志,在军事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就,后期他主持拍摄的《较量-抗美援朝战争实录》,也获得了年中国电影金鸡奖。值得一提的是,年,赵南起还当选为了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,这样一位求真务实、无私无畏的英雄,用他的真实行动感染了身边众多的同事。

为了将抗美援朝的精神传承下去,为了让红色基因感染更多的人,赵南起还监督了《彭德怀元帅》等影视作品的拍摄。年6月17日23点12分,这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因病救治无效,在北京去世,享年91岁。

作为一名党员,赵南起无愧于自己的身份!何其有幸,生于华夏,何其有幸,在党的庇护下成长。如今的我们,也应当承担起时代的重任,学习赵南起将军无私奉献的精神,团结一致,共创祖国美好的明天!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yy/pgyy/1596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